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



抢救经典 京剧名家口述历史

作家: People's Daily - 发表于: 2017å¹´09月26æ—¥ | ENG (English)

抢救经典 京剧名家口述历史

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办并组织拍摄的“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——老艺术家谈戏说艺”于2011年启动,历经6年,抢救、录制、编辑制作了149位老艺术家的专题片,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谈戏说艺。目前,这些材料已结集出版三集大型音像出版物,并编辑出版了丛书《谈艺说戏——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剧传承史》。

与时间赛跑,留住经典

京剧是“活在艺术家身上的艺术”。一部京剧发展史,是以灿若辰星的艺术家成长史为核心的,是由他们传承、创演的一出出经典剧目以及其中呈现的表演艺术组成的。然而,随着亲历过四大名旦时代的老艺术家或离世或年事已高,“艺随人走”的现象随时都在发生,许多经典剧目也随之消失。将老艺术家的戏与艺保留下来,无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。

参与录制的149位京剧老艺术家来自中国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武汉、南京、宁夏、浙江、辽宁、河北等地,除了各行当、流派的表演艺术家,还有卓有成就的鼓师、琴师、教育家、研究家、编剧、导演、舞台美术师,也有熟谙台前幕后的老戏骨、管理者。这些老艺术家既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科班戏校“富连成”“荣春社”“中华戏曲专科学校”“上海戏剧学校”硕果仅存的传人,也有新中国成立后戏校培养的前几届毕业生;既有王瑶卿、梅兰芳、程砚秋、马连良、周信芳、盖叫天、荀慧生、裘盛戎、奚啸伯、李多奎、张君秋等大师的门徒弟子;也有和大师们同台演出的老演员。年龄最大的老艺术家已迈入鲐背之年。

据这个项目的策划者、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介绍说,老艺术家们虽年事已高,但谈起艺术依旧神采奕奕,饱含深情,不仅没有人谈报酬,更是将一生学习实践倾囊献出。

用影像传承,激活经典

在访谈视频中,老艺术家们从各维度回放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京剧的辉煌,呈现出一部鲜活的京剧影像史。

马连良的弟子、96岁的迟金声,是京剧界德高望重的前辈。2012年,他参加录制时分享了自己学艺经验和导演工作的体会。对于京剧后辈来说,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
如何让这些珍贵资料“æ´»”起来,而非束之高阁,是京剧活态传承的关键。“è¿™149位老艺术家的访谈视频,不是让年轻演员收藏用的。收起来放柜子里,那没用,得看,得学习。”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说。

“我从艺60多年,看这些访谈视频依然受益匪浅。”刘长瑜看完专题片说。

还需挖掘剧目,传播经典

“想想上世纪有多少剧院、剧场,有多少剧目、名演员?现在舞台上只留下探不完的母,唱不完的大探二。”戏曲评论家张永和说,如此下去,剧目只会越来越少。

据不完全统计,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舞台上常演剧目有1000余出,如今留下的不过十之一二。一些流派的代表剧目面临失传,京剧教学剧目日趋单一。

迟金声说,当下舞台在仅有寥寥几出传统戏的同时,新派戏排出来却又立不住,演几场就完了。他认为,当下还应该大力挖掘京剧传统剧目,既包括骨子老戏,也包括各流派的看家戏。

中国艺术基金会现任理事长王玉珍介绍,“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”将挖掘整理一批传统剧目,以期将这些老戏重现于世。

京剧票友、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则认为,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一直都很强烈。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,要主动贴近大众,贴近生活。这批专题片应走进校园,以讲座、自修课等方式,贴近年轻人;同时还要走进网络,借助网络渠道广泛传播。只有植根人民群众的沃土,京剧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









参议员穆沙希德·侯赛因·赛义德 穆沙希德·侯赛因·赛义德 在 1947 年 10 月 27 日印度占领克什米尔黑色日发表的视频致辞,当时印度军队非法强行占领克什米尔,并声称拥有一份欺诈性的“加入书”,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拉斯泰尔·兰姆 阿拉斯泰尔·兰姆 记录的这一文书根本不存在!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是非法占领和持续抵抗镇压的例子!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有很多共同点:都遭受外国列强的残酷军事占领;都面临本土的、民众的、自发的、广泛的抵抗和起义;都违反尚未执行的联合国决议;都两国都见证了人口平衡的试图改变,都面临着将强奸作为战争武器的情况,都证明了西方列强在人权和基本权利方面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性,而且这两场冲突都含有种族主义和在南亚和中东这两个地区,尽管持久的和平、安全与稳定仍然难以实现,但在这些问题按照民众愿望得到解决之前,仇视伊斯兰教的现象仍然难以实现。